Author: slxl

自由联想–17-咨询室内外的崩溃

自由联想(十七)–咨询室内外的崩溃

当一场台风过境般的崩溃来临的时候,,
如果有一个人和你在一起,承载着,和你一起去体验着,
加工并命名你的这场崩溃的来龙去脉的时候,,

这场崩溃的碎片被一点点的捡起来,并重新聚拢的时候,
也只有如此,你的生命中那些原初混乱才被整合进你的身体
你的生命才重新被开启

你的真实的存在,才可以因为体验而真正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命名,和移情解释有关系,但是也没多大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承载,不需要像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抱头痛哭,
他需要的是你的深情而不是被你的深情所干扰,
他需要你节制,但是不被你的节制所伤害
他更需要你卷入,,需要你是个人,同时也需要你是个神,,,
需要你在情感和反思的两极能进能出,恰到好处的踩着他的节奏
—唯其如此,这场崩溃才有了意义,否则都是无效的,
再次被折磨的支离破碎的,血肉模糊的崩溃

自由联想(十六)–生化危机

一个人的个人历史,如果仅仅是被告知的话,其实对于这个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所以一个人被告知一个精神分析的解释,,其实也没多大意义

对于精神分析来说,,最终的途径究竟是接纳,还是解构,,还是体验自己的个人历史以后,所获得的自体存在感呢???????

首先要说的是–接纳,,一般所说的接纳,是带着防御和逃避的意味,,
因为没有拿起的放下和接纳,,基本上是假接纳,,无非是几句有口无心,但是又强行乞求的阿弥陀佛而已,,带着自我蒙蔽,或者轻易的把自己交付给某个莫名其妙的神灵,或者强行自我压制却又装作道骨仙风的白胡子老头而已

至于说解释,或者解构,,这个东西貌似强大一些,,但是也无非是知识即权利的一个翻版,,你凭什么解构解析我的历史,,我的历史凭什么是你所认为的方式所决定的,,而不是另外一个方式,,而且,如果宇宙中的一个现象,是各种原因的一个偶然达成,,那我们岂不是要把所有的原因,都解释清楚,看清楚,才能最终解构我,,那岂不是异常苦逼的无望的没有终点的旅行
人类已经够可怜的,并不需要再搞那种完全不可能达成的任务

那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最终可以走出风沙漫卷,也许,只有一个希望,那就是移情,,
这里的移情,不是用来分析的,不是用来简单的满足的,,而是去经历的,,
我们无法重新经历我们的历史,童年,,也因为童年中很多的体验,没有一个对象,在当时能帮助我们去加工,覆盖,分类,体验我们的种种感受,,而且现在我们无法重新去体验历史童年中的种种情绪感受,,,那我们只有一个办法,进入精神分析,在咨询室这个特殊的氛围里自然发展出来的移情,你可以去重新经历童年你和养育者的点点滴滴,种种体验,,,然后,你的瘦骨嶙峋的个人历史才能变得丰满而充盈(而没有个人历史的存在是一个虚无的存在),,这才是你的存在的基础,,这才是你自体饱满的基础,

最后再说一句,,所有的移情分析,都是假分析,,只是一个路途中的工具
移情的最终,不是用来分析的,,而是让当事人去体验的
分析,是浪费,,分析是迫不得已,,是一锅好材料,只能受困于条件做小炒的不得不
但是如果,安于分析,对于咨询师来说,就是低级趣味,,,,

自由联想–十五–人世间

一个端午
过的很是迷糊
情绪不好,莫名的玩心理漂移

起因很简单—若不是近来成天在“移情”“反移情”里泡,根本就无法自我觉察
—节前两天,老妈让我代她去看看从前的老邻居
一个大院,生活近二十年,原先大伙都挺互相热乎的
临傍晚时分,到隔壁的老王家
进的门后,照例该是吃饭时间
却锅台冷清。

小王一个人坐桌边,原本就有些瘦弱的身体卷缩在沙发上不停的发抖
细一打听,才知道
小王的下午开出租的时候
遇上了几个跑了长途却不给车钱的痞子
不但不给钱,还劈头盖脸的挨了顿打

小王怕了,说是明天开始再也不跑出租
—不挣钱不说,还尽遇些不给车钱的流氓,酒鬼,
这还是好的,年前还被刀子顶着,劫了一天的辛苦钱
他媳妇儿正大着肚子,再过两月就该进产房了

老王坐一旁,只是唉声叹气,怪自己没本事,没关系
不能给儿子一个好的,体面点的,
起码不用担惊受怕的工作
然后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
—小飞啊,你姐姐公司不也有送货的车么,让小王到她那去干,怎么样?
我大窘,姐姐公司今年的业务一落千丈
现在想的是如何精简,那还有能力给老王搭把手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无比尴尬,坐立不安
好不容易找个由头,匆匆离开

这是节前偶然的一件小事
然而却揭示着这个世界最隐秘也是最人所共知的伤疤
这个城市有着不忍细看的残破
许多人的活着,还有着挣扎的意味

上个月,看好莱坞曾经大热的片子
—-幸福来敲门
上线以来,PPS上的观众评分从来都是九分以上
破产,绝望,挣扎,艰难是这部片子的主题
看的时候,媳妇抓着我的手不停的说—我难受,我难受
我笑着说—-放心,这个片子绝对“安全”—他没有那些在生存的钢丝上一念之差的坠落

然而再想想,又有多少人在这样挣扎的生存上走向末路穷途
那些,为了活下去,而在学校门口摆摊的小贩
那些,跪着或者趴着沿街乞讨的残疾人
那些,得了病,没钱去治的老人们
他们在无奈的死去,或者在等着去死

那些老人们,眼神浑浊而沧桑
常常是一动不动的就着一个地方凝望,深情而呆滞
你甚至搞不清楚,他们究竟是在看什么,在想什么,
在回忆,在叹息,在怜悯,在悲哀?

每每彼时,你会觉得,一切的繁华都无非是云烟过往
生命是如此的辛酸苦涩,却又如此的纯粹与真切而令人感动
而我们所能做的,
真的很少,很少,,,,
而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生命
能做的,同样
很少,很少,,,,

又想改变现状了?这次打算多久放弃?|你真的准备好改变了吗(转)

写在前面:

经常会有一些朋友来留言,希望我们写篇文章,帮他们改变自己痛苦的现状,比如怎样克服拖延,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处理爱人的冷漠等等。

其实,改变这些现状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我们想说,在急于寻求具体方法之前,你是否应该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好改变的准备了?

如果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何要改变,也许任何方法都不会有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咨询师的文章,也许会带给你一些新的认识。


常常有人留言给我: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还是无法改变我的人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改变的办法?

我很肯定的告诉他:这个办法我给不了。

为什么呢?这岂不是太不负责?

其实,一个人内心的改变并不来自他懂得了多少道理,而是来自他对生命的理解发生了改变,对已对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改变。

而这个改变,往往是从看到自己生命中曾经发生的一切,理解这一切对自己的真实影响开始的。

如果只是按照道理和方法去改变,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只是,这些道理很可能反而成了一个强悍的“超我型统治者”,让你被它控制,反而会增加冲突和痛苦。

有人说了:我看到了啊,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我能没看到过吗?

确实,对于我们自身的经历,我们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出发,看到和感受到很多。但我们也要知道,真正去完整认知一件事物,并非那么容易。

世界太复杂了,即使完全相同的事物,一模一样的经历,落到不同人头上,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也会有巨大的不同。而我们总会更倾向于以自己的经验作为考量事物的标准,这就难免让感受失于偏颇。

或者说,对于我们自己来讲,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理解和感受是非常正确和真实的。可一旦放入一个更广的环境中,加入其他元素,可能又是非常脱离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是难以真正清晰的“看到”的。也正因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交流的过程,能使双方看到彼此,并从另一个人的角度认识自己。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常给我的来访者说到这个例子:

假如现在我手里有一个一半青一半红的苹果,你从你那边看,它是红色的;

而我从我这边看,我看到它是绿色的。

于是,我们可能就会起争执,你说它是红的,我说它是绿的,但其实我们都没错。

我们生活中的痛苦,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坚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相,当别人与我们看到的事物不同,就会让我们感觉不被理解和承认。

一旦被自己心目中重要的人拒绝,就会带来非常强烈的痛苦。但事实上,让我们痛苦的人,本意也许并不是想伤害我们。也许他们只想让我们知道真相,让我们看到他们看到的真相。

只是,我们实际感受到的,往往是伤害。

我曾目睹过一个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冲突 。

女儿跟母亲谈到自己小时候因为母亲的疏忽而给自己造成的痛苦,母亲一下子就暴怒了,对着女儿大发雷霆:

“我一辈子为你操碎了心,到头来你只会怪我这里做得也不好,那里做得也不对,想想我这一辈子真冤,你嫌我没有给你爱,可是谁给过我呀!”

女儿哭得泣不成声:“可是,这些年,这就是我最痛苦的地方!”

对于一位没有得到过爱、又试图向女儿付出爱的母亲来讲,让她理解并接受女儿的话,的确是困难的,因为母亲她的委屈和无助需要被看到;而她的暴怒,也无异于否认了女儿的痛苦,这样的否认则会进一步增加女儿的痛苦体验。

对于这对母女来讲,她们缺少的就是同时看到“苹果既有红色,又有绿色”的能力

在她们的世界里,如果你有道理,就意味着我做错了;如果我有道理,你就不应该痛苦。

所以,母亲内心就缺少了“允许女儿表达痛苦”的能力。

而女儿的内心,也缺少了“意识到母亲也并不完美”的能力。

正是这些缺少,让她们都无法意识到对方的痛苦是“真实的存在”。而即使对方有痛苦,也不意味着自己的痛苦需要被掩盖起来。

只有当她们的痛苦都得到承认,她们才有可能放弃说服对方的冲动,才可能真正将情感放到修复自己的工作上来。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曾与我一起工作过的一个女孩。

她在亲密关系中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很怕交往的男孩子能力比自己强——因为她的成长经验中,比她强的人会歧视她、伤害她

于是,她与男性或权威的关系中,充满了战斗气息。

直到一天,她生了场重病,但她没有取消那天的访谈,依然如约来到咨询室里,蜷缩在沙发里,有气无力的。

我问她今天这么痛苦,为什么没有取消我们的见面?她不断向我控诉,男友在她生病后一点都不肯给她照顾。

我看着她痛苦的样子,问她:

“你的痛苦他是看不到的,从小到大,都没有人看到过你的痛苦,那今天你这么难受还坚持来到我这里,你的痛苦希望被我看到吗?”

她很伤心的哭了,从那天开始,她不再与我保持战斗,而是慢慢开始发展出对我的依恋。

其实很多年以来,她一直呈现给周围人的,都是一副强大无比的样子。不仅周围人很难感受到她对“被照顾”的需要,她也不允许自己需要别人。

当她否认自己对别人的需要时,她也只能否认自己的痛苦是“真实的存在”。

直到她实在撑不住了,直到她相信我看到了她的痛苦,而且她也并不会因为被看到而被伤害,她才开始一点点承认自己对他人的需要。

当她有能力承认这些的时候,她与男友的关系也开始逐渐得到了改善。

对人类来讲,让自己“不看到”(否认、压抑、合理化等等防御方式),可以在某些时期成为保护我们远离“伤害性体验”的一种方式。但随着生命时期的变化,这些保护有时就会失效,甚至阻碍我们享受生活

由于我们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更适应当下的保护方式,过去这些不适合的方式就会变得僵化,从而成为一种阻碍或伤害。

所以,当我们想努力改变,第一步就是要发现这些阻碍我们改变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勇气承认自己人格中与现实脱节的部分,承认我们的痛苦背后存在的功能不良的地方。

当然,也承认痛苦本身。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把“改变”、“控制”挂在嘴边,总是迫切地希望改变自己的现状。就像在2018年即将结束的日子里,我们又会开始下决心:2019年要改变,要进步,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只有当我们真正有勇气承认自己真实的样子承认自己的痛苦,我们才可能做出选择:

是继续保持原来已经熟悉但是让我们痛苦的方式?


还是试着冒一些险,去探索一些新的可能?

如果我们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没有真正决定去改变时,来自他人的多少建议、多少方法,都不会发生作用的。

自由联想(十四)从自体的碎片开始

自由联想(十四)从自体的碎片开始

1,一个咨询的氛围
咨询已经开始了30分钟,我就这么坐着听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钻进房间里,照在地板上,照在我的身上,还放肆地照着我的脸上.
我似乎体会到生命在心底涌动,我好像听到自己心跳的咚咚声音,我好象看见每一次呼吸带动着空气中漂浮的尘灰,就像是看见了生命的本来形式

四下悄然,空气静谧,只有空调嗡嗡作响
而坐在我对面的TA,还在看似漫无目的的轻声诉说
我知道TA是向我在诉说,我更知道TA更是向自己在诉说

我就这么坐着,除了等待好像什么也没有做,我也没有为时间的流逝而感觉到焦躁
只是等待,等待,等待,用一束花开的时间来等待,等待遥不可期的未来,等待这个漫天飞舞的信息碎片
在我心里凝结成形,在TA心里凝结成形

2,理论的基调
温尼科特说–他人在场时的孤独
这话透着某种悲凉,然而温尼科特最初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要表达的可不是那些小确幸所推崇的文艺腔
他说的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TA信任的人,在边上陪着TA,在心理上关注着TA,并且这个人不会去干扰TA,也不会需要TA去满足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只是与TA同在

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下,TA会感觉到安全,自在,在这样的情境下,TA会感觉到了生命自发的脉动,而这样的自发的感觉中,TA体会到了真实,于是TA慢慢的建立了孤独的能力,并在这个不被干扰被保护的氛围下感觉到了自己的饱满以及活力
于是从一个漫天飞舞的不成形的混乱而复杂的自我体验中在整合起来,凝聚成心理上的人形

3,现实层面的操作
A,最重要的是尊重TA现在的防御机制,自我防御其实在这里,可能理解为自我保护更为贴切
许多这一类的当事人有着情绪低落(感知不到真我的感知),思维迟缓(边界模糊,容易被外界的信息侵入,无法凝神思考),活动力下降(对外界感知为可能被侵略,干扰虚弱的自体,所以回避)

所以,这一类的当事人会运用防御模式来凝聚虚弱的自体
比如过于智性(用思考去把内在和外在拧成一股绳)
比如说投射(眼睛盯着外在的某个事物,让自己专注)
比如紧张(在心里层面给自己做一个保护罩,回避外界的莫名危险的侵略)

如果咨询师面对当事人这样的防御的时候,去直接的面质和解释当事人的这些防御
那么当事人目前能力范围内建立起来的自我防御会被瓦解掉,这个时候,当事人会有无处可躲的状态,于是进入更低级的防御–也就是说,当你告诉当事人骑自行车去北京是错的,那当事人又没有能力开车或者坐飞机去北京,那当事人可能会退行到步行去北京的模式中去

B,如何去做防御的解释
当当事人受限于自身的人格发展,采取一些比较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的时候,
咨询师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当事人在保护什么,当咨询师准确的理解到当事人的自我保护目标的时候,当事人会有一种被允许和被接纳的感觉,而不会激发出自体被否认的恐慌

C,让当事人使用咨询师
这是温尼科特的一个概念,这个理论的目标是让当事人–在心里层面把咨询师从一个主观性客体转变为客观性客体,也就是心里层面可以和客体真实的分开,客体不再是自己内在幻想中的那个

对于自体碎片化的当事人,会把那些碎片投射到外界投射到咨询师的身上
并且幻想层面真实的认为,那些不好的部分在外界(在咨询师身上)真实的发生
会觉得咨询师内心对自己有着很多的挑剔,羞辱,嘲笑
当事人在这样的自我感知下,会发动一系列的对咨询师的攻击,诋毁
这是最考量咨询师内部容器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咨询师需要能够稳住自己,去承接那些潮水般的攻击,去帮助TA去消化和理解自己的这些攻击行为,
如果咨询师在这个地方,变得异常焦虑,或者变得以牙坏牙
那么,这所有的咨询师的焦虑和以牙坏牙,会再次让当事人的内在世界的投射认同变成外部世界的真实
于是,幻想再次变成现实,于是主客体再次没有分离

咨询师,当然不是佛陀,在这个风暴的海洋之中,咨询师当然会动荡飘摇
但是,只有一个信念可以帮助咨询师安在,那就是–相信,相信阴影可以给人以光明
相信黑暗(攻击)被看到理解之后,阳光可以撒满到大地

D,细节性操作–有关于投射
这类当事人有大量的有关于投射的内心运作机制
想尽快渡过这片黑暗之海的咨询师会着急,着急于让当事人尽早的收回投射
但是,如果投射变成一个–那不是我的是你的–这么生猛的诠释
当事人会有一种茫然无辜的,不得不或者屈打成招,或者奋起反抗的对峙状态

所以,有关于帮助当事人去回收自己的投射,一个字–慢
比如,当事人觉得咨询师很贪婪,,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咨询师直接和当事人诠释和面质说–也许那个贪婪不是我的而是你的,,你在用你的内心的状态来看待我
这个解释的确说到了投射的本质,,但是,这相当于把一个当事人无法接受自己的事情再次塞了回去

更细节性的做法可能是–做一个过渡
—嗯,你需要确定外界的那个伤害你的那个危险在哪里,,所以你要找到那个点,这样你就好像可以控制它,控制这个危险一样

自由联想(十三)人间有味是清欢

自由联想(十三)人间有味是清欢

“交出灵魂?可以!但,交给谁?”
这句话,是最近这段时间,我听到的最耸人听闻的语句。有着决绝的迷茫,冰冷的孤独,黑暗美学在其间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它像一个死磕的战士,面对全世界的山呼海啸,纷繁复杂之后的清醒

但是,我必须抄后路的说—可能,这不过是另一种美化,以及对自己的不真诚
这样的美化,美化的极其复杂,
就好像“一直在路上”这个说法背后隐藏着对目的地的抗拒一样
如果把目的地,象征为关系的对象,
那,一直在路上,意味着
他可能是害怕投入,害怕不确定,害怕被拒绝,害怕羞耻,害怕自尊的破碎,害怕一旦投入之后的被关系的对象所控制,害怕自己被自己对关系对象的渴望所控制

于是演化为,人生的目的在于寻找,麻烦和纠缠甚至被吸血是关系的本质,自我的独立性是要被尊重的,等等一系列的内心运作

在这样的内心运作之下,那些高尚化的字眼开始为自己添光加彩,诸如,自由,道德,良知,人性之类的名词像孔雀的羽毛掩藏自己的屁股一样,所有的内心的恐惧和阴暗都被自己屏蔽了

更可怕的是—无论是“一直在路上寻找”,还是“交给谁”的这个说法
都让他自己和别人进入一种被麻醉的假装的状态
—因为,这两种说法似乎可以显现出自己的开放性,而不是拒绝性
并且把自己对世界的敌意,反转为世界对自己的敌意,让自己从一个懦弱的不作为者,变成一个仍具良知的受害者,以保护自己的自恋
犬儒主义的本质在这暴露无遗

我想说的是,黑暗是一种美,复杂是一种美,但是黑暗和复杂背后的缘起应该能够被看见
然后,才能够从“被美化”的祭坛上走下,而不是和真相绕着圈子的给自己灌着麻沸散而不自知
以至于把一个简单绕进了复杂,,,而忘记了大繁化简的对待这个世界和宇宙
也许,是我们都太复杂了,并把复杂当做了本质了,,,,
最后,祝愿,看清了以后,真的可以去做,而不是去包装美化自己

自由联想(十二)一个梦

自由联想(十二)–一个梦

小A,像平常一样的走入咨询室,看起来带着平静,也隐含着一些怯怯的气息
在上一次咨询的最后,他对自己那天的访谈,做了一个总结,在做总结的时候,他奇怪的把这段总结的内容的版权归属于自己,,而在我看来,他的那段总结带着劫持的味道

也就是说–他所谓的总结,不过是我三分钟前给他的反馈的一个翻版,他仅仅是改了几个字而已。但是在他表述他总结的过程中,他似乎完全不自知的切换了这个总结的版权主人
当,我给他指出这个地方的奇怪的发生的时候,小A,冒出了一个联想—自给自足
这个自给自足的意思是说—我不需要你们的滋养和给予,我可以自己喂养好自己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今天,小A坐下来,没有什么寒暄,开始进入他想说的主题
“我梦到我去一个人的家里偷了一些东西,然后我就回家了,到家里没多久,进来了一个人,我知道他也刚刚去了我偷的那个人的家里,并且还杀了那家的主人”
“我当时很害怕,心里想,这个人犯了那么大的事情,还跑到我家来,警察一定会抓他的,如果警察来我们家抓他,那我偷东西的事情也会曝光,那怎么办,但是他又不走,是不是我要想办法把他也杀掉,争取把这个我偷东西的事情掩盖起来”

“我在想,这个梦跟我有什么关系”—小A有着良好的心理领悟力,他有一定的能力对自己的梦,或者当下的状态进行觉察和联想,,所以,作为咨询师的我没有打断他
“我在想,那个梦里的我做了一个小偷,这个好像和我们上次的咨询最后的那个版权的事情有关,好像是我剽窃了你的东西,把它据为己有”

“也就是说,当我得不到的时候,我就会偷偷地去得到,因为我感觉,如果我正大光明的去找别人要,别人会拒绝给予”
小A,在小的时候,被父母丢在了身残体弱的外公外婆家抚养,早期的分离,让他的生活中,有着一种不敢也不愿提出要求的味道。小A对童年的记忆总是独来独往,落落寡欢的有着一种弥漫性的失落

“嗯,你对于那个做小偷的自己,做了一个联想和诠释,那,那个杀死房东的那个人是谁,似乎那个人在你的描述中有着一些血腥和暴力”—作为咨询师的我,在这一刻,需要慢一点,让当事人自己去解释自己的梦,而不是我去帮助他去解释

“那个人,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也是我的一部分,因为在梦里,我对他会有些害怕,但是并不反感!你刚才说到暴力和血腥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一个词—贪婪,我不知道我这么想对不对,我可能有点过于逻辑了,我在想一个总是得不到的人,除了偷偷地之外,应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贪婪”
–小A的确有时候蛮逻辑的,对于童年时期常常一个人独自度过自己的哀伤和孤独的人来说,自我解释的能力,合理化的能力,是他们在没有人回应他的时候,自己安抚自己,自己按照自己的内部逻辑来解释世界的的一种方式

“嗯,你不确定你是那个贪婪的人么,你不确定你自己是否是贪婪的?”
—我在这个地方,跟着这个他的不确定,停留了一会

“是的,我想到我们前段时间说的一个话题—如果太满足了,就会有某个危险会发生!那个太满足了,好像也带着贪婪的味道”
–小A已经咨询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他可以很习惯的,把曾经的话题和当下的发生串联起来。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更加完整而全面的看到自己。如果非要在这套点理论的话–这可以让他的自体变得更凝实

“嗯嗯嗯,好像贪婪了,就会有什么事情会失控,会很危险,,这让我想到–在梦里,似乎那个人杀了那个房东,好像那个房东有而不给,于是贪婪让那个人做了些不可收拾的事情”
—在这里,我回归到那个梦里,并轻轻的推动了一下小A

“对啊,是的,就是这样的,好像那个贪婪,是危险的,它不但会伤害到别人–比如说我去杀了别人,也会伤害到自己–比如我杀人后可能有警察来抓,,,而且,我在想,因为我的总是得不到,所以,我可能就是贪婪的,但是我在抑制我的贪婪,一方面是因为贪婪会伤害别人和自己,同时,我的意思是说–在梦里,那个做小偷的我,似乎要干掉贪婪的那个我,嗯,我在抑制我的贪婪,似乎我也不想看到我的贪婪!哦,原来这个梦,在说我的偷偷地特点,我的隐蔽的贪婪,以及我对贪婪的否认,,”
—小A最后自我总结道

而这一次小A的总结,我想他没有劫持和据为己有我的什么,都是他自己的看到,,,

自由联想(十一)一个苹果和一个馒头

自由联想(十二)一个苹果和一个馒头

一个孩子,如果他渴望得到一个苹果,,而他妈妈给了他一个馒头
并且,在给馒头的时候,完全不顾忌孩子的失望,悲伤,委屈,而是去冰冷的告诉孩子–有的吃就可以了,你怎么那么多事
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或者说出现一个基本点的问题—他会只想要他想要的,,,至于其他,他视而不见

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定会经历失望的,但是如何去经历那个失望,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妈妈在无法给予孩子苹果的同时,去抱持,共情,容纳,消化,陪伴,孩子经历那些失望,悲伤和委屈,那孩子的这些情绪会被妈妈消化,并感觉到一种—是失望,但是这个失望因为妈妈的陪伴,而觉得可以忍受,
在这里因为这样的陪伴下的忍受,开始变得自我冲动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在这里因为这样的陪伴下的忍受,并且变得象征化能力提高(妈妈的陪伴和耐心是爱,,而不是妈妈给予苹果才是爱)
在这里因为这样的陪伴下的忍受,孩子明白非物质化的爱的存在
在这里因为这样的陪伴下的忍受,孩子可以感受到,失败和受挫不见得一定是痛苦
在这里因为这样的陪伴下的忍受,孩子会明白,从苹果到馒头,虽然物质现实不同,但是里面有着很多一样的东西(爱),所以孩子不会盯着某个事物不放
—甚至他能知道,许多不是他最初想要的那个东西,那个答案,那条路,也是走的通的
—这个就是所谓的灵活

千万不要听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打鸡血的课程,给你说什么—提高孩子的灵活思考的能力
—灵活的起点在于,妈妈是否能陪伴孩子那段求而不得的哀伤和失落

对于有些当事人来说,因为他们的问题的起源是—给的不够—就好像孩子需要苹果,但是妈妈给了一个馒头,并且妈妈对于这个错位不给予安抚解释,涵容孩子的失落
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无法接受那个馒头的状态–他也就会产生一种“你们给的不够”的感觉
—并且,这个孩子会出现,如果我的苹果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那你们就不爱我,并且我只要苹果,我只是盯着我内心所想的那个东西,除此之外,我都不满意

这样的人,带着某种狭隘和偏执,执拗,甚至有点一根筋
你如果没有如他所愿,或者和他的如他所愿有着一些偏差,他都会带着愤怒与生气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当事人只会盯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心理上,无法迁延和漂移,也就无法象征化—所以,他不知道别人其实很努力的在给了,,只是给的不是他原初想要的那个,他就会觉得—-你有而不给,或者你是个花架子没有能力给我想要的愤怒
也就是说—他有时候觉得被欺骗(有而不给),有时候觉得为你们没有能力给而感到愤怒
—这两个情况,实际上都是年幼的时候,在妈妈给予馒头的时候没有给予安抚解释,涵容孩子的失落而导致的

在咨询中,也是如此,,有些当事人只想要自己想要的–答案,方法,或者自己的解释
对于咨询师给的其他东西,,当事人也会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生气的感觉,甚至会出现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天真的信任的羞耻感

在这个地方会出现和回避型依恋差不多的状态—回避型是自给自足,我不要你的
焦虑性依恋是–我只要我想要的,你给我的和我想要的不一样,,所以我不要你给的

自由联想(十)-论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自由联想(十)论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你在,你的咨询师也在!
你知道咨询师在观察你,
当然,你也在观察你的咨询师

但是,你感知到—在咨询当下的自己么
但是,你感知到—你是如何去感知你的咨询师么
但是,你感知到—你是如何感知你和咨询师的关系么
但是,你感知到—你是如何感知你的咨询师是怎么感知你的么

当,这一切你都可以感知到,并观察到自己的感知
你就可以离开咨询室了,,,
—带着你对–自己和他人以及世界的完整的理解
飘然远行,也融入茫茫人海,,
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自由联想(九)–晴空万里碧如洗

自由联想(九)–晴空万里碧如洗

老天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玩的家伙,他一开始就在你的身体里埋下了你足够成长好的种子或者说天赋

如果外部环境一切如老天原先的设定所愿,那这个种子会长得很好
但是如果一切如老天原先的设定所愿,那这个人也会活的没啥意思,或者缺少一些该经历的苦难,所得出的对生命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深刻的理解,

所以,当外界的环境违背了老天原先的设定的时候,那些经历让你活的更有深情一些。当然,如果这样的深情在没有看清楚它们以前,这个深情可能仅仅是你自己防御的,高尚化的,不得不制造和幻想出来的

如果有机会,看到这些苦难,看到这些苦难对自己的影响
理解他们,看见他们,悲悯他们,
这时候,会对生命,世界,涌现出一种新的深情,这个深情不做作,不防御,不高尚化,不扁平化
有一个—是的,就是这样的–深情的体验以后的平实,,,

在这个时候,忽然那些愤懑,哀伤,焦虑,失落的风云被涤荡
—晴空万里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