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临床的基本哲学观

一:形而上,形而下

现代心理学流派众多,我们所有的技术,都是围绕着解决具体的问题而进行设置。各种技术,程序,评估,都是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而言。但是,实际上很多来访者来找到你时,都顾左右而言他,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时候,我们头脑的背景中要升起一个理念:他是来找我干什么的,他来找我讲了这么多,而且一次接一次地来重复讲同样的话题。他真的是想谈这个话题吗?

当你感到一个人在和你谈一些让你搞不懂的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哲学问题:他是来谈形而上的问题,还是形而下学的问题。
形而上的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但这个问题它往往是比较模糊的。而形而下,就是具体的事情,可能用具体的方式来解决。可能解决的了,也可能解决不了。能够解决的,都是形而下的。

有大学生来找我做咨询的时候,他说,老师,我觉得我是不是有毛病,我是不是应该进精神病院。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想的问题别人都没想,我常常在想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里去?我这辈子要干什么,我今后会干什么?这些问题别人都不会想,当我在想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些问题好像都
是搞哲学的人问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如果在大学生里面有很多人是因为这个来做心理咨询的,我觉得我们的国家有希望,我们的年轻人有希望,因为大学生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很严肃的思考。

我在做督导和在做咨询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是因为具体的问题来的。比如:我的女朋友把我抛弃了等等。如果我看到的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具体的问题,特别现实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基本民生的问题,那就注定了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决定了他这辈子到头的这一条路。那么他这一辈子就是注定在一些小的问题上出毛病。这是形而下的问题。这是我和大家谈的第一个哲学问题,如果有很多人来做心理治疗,你想上升一下你的治疗水平;那就试试治疗的问题不放在具体问题上。

曾经看过荣格对心理治疗的总结:
“有一部分人来做治疗,他的话题可能是哲学话题,哪一部分人呢?高级知识分子,年龄大一些的人,他在社会上功能比较好。这一部分人用行为认知的治疗效果不好;这一部分人,他们的焦虑是什么?他们存在的焦虑,哲学的问题。“
 
一个谈论形而上的治疗师和一个谈论形而下的治疗师;他在心理治疗的视野上是不一样的。我可以这样说,具有形而上视野的治疗师,他谈形而上、形而下的病人都没问题。只有形而下的治疗师,他也许可以解决形而下病人的问题, 但永远无法解决形而上病人的问题;换句话说治疗效果也不好。

二:我和你

指的是主体,客体与主客体。推荐大家看《我和你》,这本书只讲了一个话题,就是“我和你”。
现在心理治疗技术把我(治疗师)和你(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放在最重要的层面,主体间性,也就是我和你之间发生了什么,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创造除了什么新的场景和事件。

在我的治疗案例中,15岁的女孩,她被母亲带来,寡言,带着偏男性的棒球帽,看不到她的眼睛,不爱交流,眼睛盯着地下。她的左耳听力是下降的。

她从外地来治疗,一共四次,有两次是没说什么话的。在第二次结束的时候,我问她,在听什么歌?这个歌是不是你最喜欢的歌。她说,这是她最喜欢的歌。

车窗外恋人相拥,还在难舍难离。
汽笛声忽然响起,那姑娘满眼焦急。
不觉中下起雨来,在黄昏的站台。
她终于上了列车,却一直望向窗外。
当列车开动徐徐掠过蓝色站牌。
我看见他难过的脸,如此苍白。
伴随雨点敲击车窗,她的泪流下来。
我赶紧转过头去让我视线离开。
不知是甜蜜的伤感,还是无奈。
天色暗下来,人们开始了等待。
我想起多年以前,像今天的画面。
以为告别还会再见,哪知道一去不还。
列车要奔向何方,我竟一丝慌张。
夜色中车厢静悄悄,那姑娘已经睡着。

当她在说这些词的时候。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首歌,曲调当然是很美;她说,有一次她到另外一个城市去,那天有点下雨,踏进车厢的时候,雨点打上车窗上,她看着车窗的外面,耳机正好放的是这一首歌,她当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我就问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她说这是”叹了一口气的感觉“之后的感觉,所以你看她没有讲话,她基本上就只讲了”叹了一口气的感觉“这句话,她只能跟你讲这么多。
 
在这个歌词里面有一个主体就是”我“,还有一个她不认识的姑娘是”她“,显然在我和她之间是有关系的。我看着她。

怎么样用主客体的关系去理解这段话?
她没有和你(治疗师)讲话,但她给了你一段歌词,如果你要是明自心理治疗的平行象征关系,你就知道歌词是在说她自己。歌词都是她在和你讲的话。讲的话是什么?主体“我”看着另外一个人“她”,如果用我和你的关系来解释,意味着,她分裂的自己在看着另外一个自己。就是我和你的关系,所个“她”呢并不是第三者,而是第二者。

因此如果你理解平行关系,你就知道,虽然她没讲话,但她用歌词讲话了。但是不要把来访者她变成“她”,要用我和你的关系。换句话说,只要在很多来访者的咨询中,把所有有关“他”的词,全部改成“我”或“你”,就很明白了。
 
如果全部把“他”换成“你”,你就明白,他在对你讲话。所以,在和来访者的关系中,他和你讲的很多寓言、歌词、梦,实际上就是在和你说:这是我对你说的。如果你真的理解了,就知道在所有关系中只有两类人,主体与客体两种。主体意昧着本人,客体意昧着是他的重要的照顾者,他的父母亲,或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人。记住这个原则,可以经常用“我和你”去置换这个内容。你就会很容易明白,来访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除此之外,“我和你的关系,是他和分裂的他自己。”
有一个她是这样的,有一个她是那样的。有一个她是这样的,有一个她是另外的。有两个她在讲话。比如说很高傲的我,看不起很世俗的我。我对你说,我不喜欢你;另外一个“我”说,你都混成这个样子,你都没有朋友。
请大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多用“我和你“来置换来访者对你讲的话。

三:形式,大于内容

我们一般在人际沟通中特别的受过训练,训练的主要部分是关注来访者传递过来的高级思维的意思,也就是认知。 他讲的什么话,他是什么意思。当你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内容上的时候,无疑的,你就失去了重要的一个资源,就是真正的信息:在讲话的形式之中。 

所以,我们与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有一个哲学观在脑后,作为背景-也就是形式,而这个形式大于内容。形式主要是非言语信息,指语音, 语调, 语速,停顿,动作;

心理治疗,实际上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一门学科,有的时候形式传递的信息是潜意识的信息,它比内容传递的信息要更多。心理治疗所注意的设置,就是形式之一,我们有个新的名词,叫隐性的关系认知。 就是你的改变,给你这辈子影响最深的,可能是人生中的某几件事情,它给你有某种感受。这就是隐性
的关系认知,它传递的信息,是很久很久都磨灭不掉的。那么这些隐性的关系认知给你带来了很多的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呢?就是形式,当然,形式也构成了内容。做心理治疗要关注内容以外的形式。形式大于内容。

四,极性理论/阴阳理论
 
治疗中,如果来访者向一个方向行走,比如他特别得爱一个人,他总是说爱的人的好话,比如说孩子特别爱父母亲,我们总是要看到孩 子的愤怒到哪里去了,即便是对父母。同样的,一个恋人说分手的男友、前夫是多么多么的不好,多么多么的糟糕,你就要去想,那他的爱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我曾经督导
过的女性,她就说她父亲对她多么多么的不好, 多不多么地不负责任;多么多么地对她和她母亲不好;
我总要在想,她花了这么大的篇幅说她父亲不好,那么她对她父亲的爱在什么地方呢?所以当她的愤怒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问她这句话,她的眼泪就下来了。她开始回忆起,她与父亲之间温暖的一种场面。这个女孩,她的父亲家暴很严重,她见到爸爸都是发抖的,她对她的爸爸是不会去有好的记忆的,,
等治疗进行快结束的时候,她突然提起,父亲是癌症去世。在癌症去世前,她父亲是厨师,给他们做了一餐饭,然后把饭做好了以后,父亲突然当着母女两人的面,趴在桌上痛哭。
他突然讲了一句话,因为他是癌症晚期,要离开的时候突然觉得家庭和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他的妻子和女儿对他是很好的。他说对不起他们,可惜只能给她们做几餐饭,就要离开他们。当这个女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她能够想起父亲对他的好, 就开始讲更多的她父亲少有的好。

这,就是极性理论。极性理论在不同的学派里有不同的提法。

所以这就是一个极性现象,在和来访者接触的时候,不要被他向一个方向带的愤怒,或者向一个方向带的描述的好所迷惑。你总要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他此时此刻在说什么,那个反方向的东西去哪了?

五:场理论
 
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德军飞机轰炸伦敦,伦敦要向飞机打高射炮。他们想,我要打中敌机一定要瞄准他的前面,因此敌机的轨迹及其后面一段都称为场。
我们在做治疗的时候,怎么用场理论去理解?
第一个场是个人,大部分人适合做个人治疗,但我们一定要有场理论的意识,你可能学了一段时间要去学家庭治疗了。因为在个人的背后,它是一个家庭。 家庭治疗师常常说症状的功能。症状时是有功能的。一个家庭中,一个孩子有病,他的功能就是在于,代表父母亲去得病。可能是父母亲病的表现–个人的背后就是家庭。
 
夫妻两个人要吵架,要威胁离婚,那么孩子就得病。每当夫妻两个人因为孩子得病,带孩子到医院去治疗的时候,夫妻两个人就不吵架了。每当孩子得病的时候,肚子疼或者学习不好,就意味着夫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麻烦。但是,只要孩子得病,夫妻就不离婚,所以呢孩子得病的功能就是阻止父母离婚。所以在个别治疗的时候要去考虑家庭背景。这是场理论往后衍生。
 
在家庭背后还有社会,我们怎么理解?
比如,在我们社会中重男轻女。如果你的家里全是女孩,在农村,别人就就会说你们家里没有劳动力,是要受欺负的。所以家里老是要生一个男孩,生了男孩以后,就非常懒散, 大姐就容易得病,腰椎疼,胃不舒服,二姐也不满意,很早就离开了家庭。家庭的问题在于对儿子太重视。
 因此我们在治疗一个个体时,往往会涉及到一个家庭的问题,一个社会的问题。 个人,家庭社会构成了这个场。
 
在治疗一个病人的时候要有这个常规: 尽管你没有学夫妻治疗,家庭治疗,但是你作为常规, 都要请他们夫妻来一下。
在这个场中最大的是文化。东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精神分析在中国》,他在这本书里引用了社会学者观察的现象:
他提出在东西方的文化中,存在着两种差别:称西方文化为低交流文化,东方文化为高交流文化是有区别的。
低交流文化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懂,你就要去问,要再不懂,你就再去问。西方人非常习惯被质疑的。从哲学上讲,他最早从实证哲学开始,发展到结构主义。他们认为任何事情有规律的,要说明一件事情要引经据典,他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这么来,最后是怎样变成的。到了现代,变成了诠释的哲学。换句话说,是从现象学开始,从我看到了什么东西。我不评价,我只告诉你我看到了这些,因此心理治疗看成了science of understanding的一个理解的科学。当你描述很多现象的时候,很多人说,我也有这种感觉。但你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基于现象学。

在文化现象中,这叫做低交流。西方的低交流是从实证来的,他一定要搞清楚你说这个话是怎么一回事。

东方人叫高交流的模式,比如说,领导和下属说:我今天给你交代的事情,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下属说,我知道。其实他不知道,但是不敢问。然后领导说,既然你知道怎么做,你就去做好。下属就很忐忑地去做了,他在揣摩领导的意思,但就是不敢去问上司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敢问呢,他的内心有两种活动:如果他说我没听懂,那么上司会说,你怎么这么没用;第二个,如果去说没听懂,那么岂不是冒犯了领导。所以他觉得自己既是不可能看清,又怕冒犯了对方。于是呢,就在这样的一个彼此都不懂的情况下去做下一件事情。

心理治疗,是一个低交流模式。心理治疗就是要呈现冲突,他一定要问,你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你怎么发生的性关系。一定要问,你说的,你说的那种感觉比较难受,这个难受是什么意思。你必须要问的非常的精确。我们中国人在文化上可能没问的这么清楚,我们以为难受是一个意思,但是难受可能有很多种含义。这是我们要在哲学上要搞清楚的基本立扬。

所以,我们中国人在做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作为治疗师,要改变这种高交流(模糊交流)的模式

六:前景与背景

我们有一个名词叫水平化(或者叫均匀悬浮)。在所有的关注点上,都是一样的点,没有对和错。比如说,如果有个人在讲话,在某一段话的时候他出现了咳嗽,如果你只听内容,就没有注意形式(咳嗽这个形式)。
如果你问一下,或者你关注一下,你就知道,他每当在说父亲的时候就开始咳嗽。因此咳嗽就代表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前景的东西。可是如果你没有把我们所关注的东西水平化,也就是如果你没有把所有观察到的东西放在同等的地位,那么你就没有办法提取出来。比如你说,我刚才注意到你咳嗽了,这是
第一个前景。如果你要是足够的敏感,你会说:我注意到,每当我们谈论到你的父亲的时候,你都有咳嗽,和停顿。你把父亲和咳嗽放在一个前景之中,你把他谈话的流畅性给打乱了。 换句话说,谈什么内容不重要。在什么点上谈什么内容比较重要。
 
所以,什么叫做”现在时刻“。在我们谈话的每一分钟,都叫做现在时刻。可是在每一分钟,其中有一分钟,我发现他咳嗽了。
在这个点上,前景:父亲与咳嗽就突出了。
一个新的时刻,叫”当下时刻“present moment。进而,你再谈她的父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她还没有结婚,因为她很爱她的父亲。而她的父亲在最近去世了。她谈论很多关于有多么爱父亲的事,这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以父亲为前景的相遇时刻,meeting moment。

在我们的治疗中,如果你能够抓住当下时刻,就能从现象学的情况下把背景拉到前景,如果你能够放大这个前景,那你就能把这个前景做成相遇时刻。
我们的工作,偶然能够发现相遇时刻;经常会见到当下时刻。但你经常会把一个治疗变成现在时刻。

七:混乱和空
 

我们习惯,学会了判断事情,并给事情下定义,这是什么东西。我们的焦虑被命名以后就降低了,这是有逻辑性的。但在心理治疗中, 它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无论怎么推理,都是缺乏逻辑性的,会我们引起原始的一些焦虑。当我们是婴儿的时候, 我们是很混乱的,当我们是小孩的时候,没有社会经验的时候,也是很混乱的。混乱而且比较空洞,引起我们婴儿般的焦虑。心理治疗,我们要训练一种基本能力,就是我们要习惯呆在混乱与空洞之中。这并不是作为治疗师能力低下,而是来访者传递给你的信息(这个当事人传递给你的信息的整体形式就是混乱)。所以我们要习惯让自己呆在混乱和空之中。

 
很多治疗师在治疗中话比较多,打断病人,做解释。其实并不是他的解释有多么有道理,也不是他的打断有多么及时,只是他自己无法耐受来访者传递给他的混乱与空洞的感觉。这种治疗师,显得特别焦虑,一焦虑话就特别多。你仔细昕他讲的话,可能句句有道理,但可能对病人没有任何的用处。所以作为
治疗师,如果你能够耐受混乱与空,那么来访者也能够觉得非常安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