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slxl

咨询师——颜毓飞

颜毓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证书号:1317000008205891
咨询取向:精神分析  动力心理学

培训背景:
2008年南昌大学心理咨询师执业考试

2009年安徽大学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班培训

2010年湖南省曾奇峰精神分析中级班培训

2011年杭州心莲心理咨询机构操作性培训

2012年江西省曾奇峰精神分析培训班

2012年雷正则江西省首届精神分析三年连续培训班

2013年杭州灵栖心理咨询机构团体体验与培训

2013年李孟潮精神分析共情转化培训

2014年杭州心莲心理咨询机构督导小组

2015年3月–2017年3月 杭州心莲心理咨询机构连续两年一对一督导

2017年3月–2019年3月 英国伦敦Tavistock精神分析师王虓每周一次团体督导(网络)

2017年5月—-今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每月六次个人体验(网络+地面)

2018年3月—-2019年9月 接受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钟晓艳(证书号 D-16-004)每周一次督导

2018年10月—-2022年4月 中挪精神分析三年连续培训班

2018年9月—-2022年12月 接受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证书号 D-06-081)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候选人 熊卫 每周一次小团体督导

2019年10月—-2022年3月 接受武汉七发心理 田杜鹃 每周一次一对一督导

2020年3月—今  接受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候选人   温尼科特取向(IWA)分析师  赵承智 每周一次团体督导

2021年4月–今  国际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协会(IWA)分析师候选人培训(5-8年制)

2023年4月–今 中挪精神分析提高组三年连续培训

至2023年3月,个案量为8000+

自述:
打针会痛,吃药会苦。每一种病症的疗愈,都要忍受一番苦痛。
同样道理,心理咨询也是如此。
极负责任的说—心理咨询的过程,看起来是对某个症状,某个状态进行靶工作,但是实际上是对当事人整个生命的历程做一次清理和回顾
就像医生对某个脓肿的伤口进行治疗,他必定要把伤口重新打开,挤脓,消炎,清创。只有经过这一番的处理,那个伤口才有彻底治愈的可能。
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甚至有些人会因为治疗过程的痛楚而放弃治疗,或者彷徨于是否继续咨询—-专业点的说,这就是“阻抗”
这个词说起来专业,却并不难理解。就是自我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已—趋乐避苦原本就是人的天性
没有人希望,咨询最后会变成一种自我找虐—-但“清创”又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这真是一个令人痛苦,隐秘而又该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明白这个事实,也知道其间的痛苦
同时我也知道,当一个人在面对痛苦的时候,有人可以陪在自己身边,接纳,理解,尊重他的痛苦与彷徨
那他的痛苦可能会不那么痛苦,他的彷徨也因为这样的理解和接纳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的积蓄
而我,愿意成为你的这个人

PS:收费标准是600元每次50分钟,前面四次评估性访谈是一次一预付,从第五次开始费用是十次一预付

为什么要预约?

心理咨询是必须预约的,而且预约要准确到从几点到几点。因为心理咨询是一对一的单独会谈,会谈时间也是有相应规定和限制的。如果您不预约,就会影响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安排,也会和其他来访者在时间上有冲突。如果取消预约,必须至少提前壹天。

心理咨询提供药物治疗吗?

心理咨询并不提供药物治疗,但如果来访者的情况比较严重或特殊,则会建议他去精神科就诊。

许多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发育水平,这些是药物无法改变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的互动、交谈,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应用专业技术,鼓励来访者在咨询与生活情境中,勇于探索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增强心理社会功能,减少心理与行为症状,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于心理咨询前的那些纠结

1,心理咨询真能对我有帮助吗?
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困扰的方法,它能通过调整和完善人格的结构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生活。如果你愿意寻求帮助,并且有一个好的咨询师提供这种帮助的话,心理咨询是会对你有助益的。同时,心理咨询效果有赖于你自身的努力:1)开放。即在咨询中尽可能真诚、开放的表露自己;2)自主。请你主动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不期待咨询师帮你做决定;3)坚持。咨询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希望一两次就能“根治”,坚持咨询对咨询效果非常重要。
 
2,我能靠自己解决我的问题吗?
你当然可以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通过和朋友倾诉,通过阅读相关书籍,通过参加一些活动等。但是当这些努力已经没有办法更好的支撑你时,需要考虑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谈一谈了。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就好像你对生活其他某个领域不够了解,而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一样,这并不代表你不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是说明你懂得适时的借助他人的力量完善自身。即使你的问题不太严重,完全依靠自己解决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自己的问题离自己太近了,我们很难完全客观地看清它,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也需要通过与心理导师做自我成长和体验才能获得人格的逐步完善。
 
3,我的问题能不能通过换个环境来解决呢?
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但机率太小了,而且,问题是这个人的一部分,无论换什么环境,问题都会跟着他。当然,不良的环境可能会使问题显得更突出些,好的环境则使问题相对较轻,但是问题还是会存在。人生的路途漫长,我们不可能保证自己永远处于自己想要的环境中。而且有时候,由于根本的问题没解决,换环境只能使我们的问题由一种转换成另外一种。假如想真正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自我探索。
 
4,为什么一个人自己会不知道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呢?
因为这些原因和那些受伤的痛苦的情感、情绪联系在一起,人们为了避免体验到这些痛苦会主动把它们连同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一起排除到意识之外,这个事通过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实现的。这些防御机制一般情况下会保护我们不受到某种内心无法承受的强烈伤痛,但在特殊情况下就会阻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或者导致某种症状产生。
 
5,心理问题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吗?
人格的形成的确基于早年与父母或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早年经历有创伤,他的人格结构很可能会受损,并且很可能在以后出现心理问题。所谓早年经历的创伤,并不一定单纯指父母离异、家庭暴力这种情况,他包含着很大的范围。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如果一个刺激的持续时间在一个人能够忍受的范围内,这个刺激就不是创伤,不构成创伤,相反则构成创伤。
 
6,我知道我的人格可能有问题,可是这与我的症状有什么关系?
因为人格问题会导致许多人际关系的困难,这些困难又引发了很多不愉快的体验和新的冲突,那些最后的结局就会出现紧张、疲劳、抑郁、恐惧等许许多多的症状。
 
7,假如我有心理问题,是不是说我与正常人不一样?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人的成长意味着要做出一些牺牲和屈从,因此我们要做许多相应的调整。但是这些调整经常会导致挫折感和紧张感,这些轻微的神经质可能每个人都会有,甚至比感冒还普通。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我们都介于“正常”和心理疾病状态之间,所谓正常人只是他们的问题还没有影响到生活或影响较小,一旦这些问题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心理咨询帮助了。越来越多的人甚至一些正常人都在寻求帮助,因为他们认识到通过心理治疗可以改善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生活。你来接受心理咨询实际上是自己的一种选择。
 
8,我是不是在用心理咨询放任自己?
当你有躯体疾病找医生去治时你不会认为是在放任自己。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使人痛苦,甚至更痛苦,都需要专家的帮助,所以这并不是放任自己。
 
9,我们家有心理疾病的家族史,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会出现心理疾病?
对于心理问题,有没有遗传倾向,什么样的问题是由于什么样的遗传学原因,学术界还有很多争议,但是,即使有遗传倾向,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会出现心理疾病。
 
10,心理问题也能引起躯体疾病吗?
许多躯体疾病被称为心身疾病,就是说,这些病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上的所有器官都通过神经通路与大脑相连,所以,由于一些危机或冲突使我们情绪情感发生波动时,我们就有可能感到某些器官出现不适,甚至出现症状。
 
11,您说我的问题是现在就治呢,还是等一等看看?
你等的时间越长,你旧有的模式就会越牢,心理病与躯体病一样,要尽可能的早发现、早干预。
 
 
 

心理求助指南

核心提示:不断地收到来信询问如何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有一些必要的常识,我觉得非常重要。在你想要寻求心理咨询之前,你要知道找谁、干嘛、你能做啥。 

1)你不是要找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你要找的,是一个临床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大多数心理学家在做的事情,其实和我们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隔了千山万水。他们折腾猴子,研究数字,他们的成果应用在无数的行业(当然也有无数的成果,还没有人知道能干啥用)。而尽管心理学的研究者在做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心理咨询师”,甚至也不一定了解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工作”有甚差别。
你要找的,是一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门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大夫)。

 2)在开始接受治疗之前,主动挑选你的咨询师。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单从人的角度来说,你若是遇见一个不喜欢的人,付钱逼迫自己向TA打开心扉,这个过程得多自虐啊。
尽管治疗的本质殊途同归,但是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们,也确实用着相互之间听不懂的语言,用着非常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你有权利、有必要,在开始咨询之前,认真地了解你的咨询师。

 3)你要选择一个,让你觉得可以建立信任感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心理咨询里面,咨询师才是最终那个使治疗发生作用的工具。来访者需要和咨询师一起建立一种关系,在这个关系里面足够安全地去呈现你所有的自己。而咨询师会通过这个特别的关系,来让治疗发生作。
倘若你一开始,无论什么原因,就觉得你不可能信任这个咨询师,不要理会你理智里面所想的:“大家都说这是个好咨询师,我应该试试”诸如此类的念头。去找下一个咨询师。 

4)开始咨询之前,尽可能多地尝试了解这个咨询师(人本身)。
包括年龄、性别、TA的职业经历,对人和生活的态度,甚至长相。你可以去看TA的微博、博客,你可接触到的TA的相关信息。若能够见面,则更好。
相比TA在媒体上有怎样的影响力、拿过什么样的证书、有怎样的专业背景,若是一个行业内获得认可的咨询师,TA这个人本身所带给你的感受,在咨询中对你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当然这绝不是要你去费尽心力去打探咨询师的个人隐私,和3)表达的一样,目的仅在于,找一个你觉得易于建立信任关系的人。
总而言之,你总会希望找一个,让你觉得舒服的开始。

 5)你要了解心理咨询有严格的设置。
一般的咨询设置是,每周一次见面,固定的时间地点,每次50分钟。
因为心理咨询是要在一个非常特别的环境下,咨询师和来访者建立特殊的关系。每周一次的频率,既能够在咨询的环境下得到即时的支持,又能够保持现实生活的状态;而固定的时间地点,能够帮助形成工作联盟。

 6)咨询“疗程”的长短、以及咨询的目标,是在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的。
咨询的前几次(甚至在更长一段时间里面),一般是做评估、收集资料的过程。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在前几次确定大体的咨询目标,而这个目标会跟随治疗的深入不断调整。
因为咨询的一个作用,是帮助你去了解你自己。打个比方,你头痛去找医生。医生的任务是找出你头痛的原因,是心是肺是脊髓,治疗它。心理咨询是一样的。所以咨询的目标,会随着咨询的深入,不断调整。
在不足够了解你状况的时候(比如第一、二次见面),倘若一个咨询师告诉你说,你是因为XXX,所以患上了XXX,7次一个疗程,交钱包治(精神科大夫的药物使用除外,因为药物确实是用来解决症状的)。你就要把之前的咨询费也给要回来,拎包甩门离开。

 7)若你心底有诉求,要知道咨询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
这并不是给咨询师找借口。因为:治疗不是给建议、讲道理、做理智的分析。这些你的政治老师都会做,你也千真万确不必花费这样的时间和金钱,来找人教育你。
咨询真正开始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在你和咨询师之间,建立足够安全的咨访关系,你开始能够将自己(潜意识层面)打开,咨询师才有机会通过你们之间建立的关系,开始给你真正的陪伴、支持、疗愈。(参考《成为你自己》)
因此,若你确实心底有求助的诉求,这个关系的建立总会需要一段时间。当然,咨询师也有责任,在咨询的过程中给来访者以治疗的信心。

 8) 你可以主动提出结束治疗。
好的咨询师会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和你谈论什么时候,如何结束治疗;TA也会鼓励你,当你觉得想要停止治疗的时候,主动地和TA坦诚地谈论如何结束治疗。
不必担心被咨询师“绑架”,你可以主动提出结束治疗。咨询师不是巫师,TA没有能力操控你的思考和行为。当你觉得治疗对你产生“伤害”的话,你可以主动提出希望终止治疗。
但是请和你的咨询师坦诚的讨论你希望终止治疗的原因。因为咨询的过程并不总是温暖怡人的,在适当的时候,治疗师会向你发出一定的挑战。治疗师可以帮助你觉察,你希望结束治疗的原因是如下之一:
a.移情反应(例如:是因为在治疗中觉得被挑战,或者是你每次应对亲密关系的一个惯常模式)那么这就有可能是治疗深入的一个契机,或者提醒咨询师,TA需要调整治疗的步伐;
b.你确实不再需要更多的帮助,共同商量结束咨询;
c.这个咨询师本身并不适合你,好的咨询师会给你进一步求助的建议。
总之,和你的咨询师去坦诚地谈论你希望终止治疗的原因,治疗师会有机会给你进一步的、更适合你的求助建议。

 9)你可以放弃这个心理咨询师,但请不要放弃求助!
这是我每次都会跟我的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因为就好像谈恋爱一样,无论咨询师多牛X,都会有不适合TA的来访者。更何况国内咨询师的状况鱼龙混杂,找咨询师的过程更像是盲人摸象。你可能遇见不靠谱的咨询师,亦有可能遇见好的但却不适合你的咨询师。
请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就像恋爱一样,你可以放弃不合适你的EX,但请不要放弃爱情;你可以放弃不适合你的咨询师,但请不要放弃求助!
请相信,男女老少的咨询师,总有适合你的那一个。

 

看心理咨询的7个提醒

1.一个电话解决问题。期待一通电话就能解决心病,就像希望吃一片药就治好病一样,几乎不可能。一通电话最多帮你找个情绪“垃圾筒”。正常情况下,至少经过5~6次咨询,问题才会得到改善.

 2.急着问“我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不会告诉来访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重要的并非对错,而是认知。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女人,咨询师告诉她应该对丈夫温柔,却不帮她调整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她是无法变温柔的。

 3.聊个天花费太高。心理咨询是有心理学理论支撑的,其中包含许多心理治疗技巧。表面看似乎只是聊天,但是咨询师说的每句话,都是他们用多年专业经验精心设计的。 

4.抱着“试试”的态度。有的来访者会提出“先试试”,这种心态极易导致咨询失败。咨询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精神分析流派心理治疗中,来访者会经历一 个非常不舒服、不愿继续咨询的阶段,被称为“阻抗期”。但这段时期正是解决来访者心理创伤的关键时刻,如果半途而废,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5.要咨询师的手机或QQ。在咨询之外接触会破坏隐私性;通过手机、QQ闲聊,因没有权利和责任划分与约束,会影响咨询效果。

 6.不预约就来咨询。心理咨询需要与咨询师商定好时间和频次。不预约就前来咨询,就像自己胡乱加减药一样,会引起副反应。 

7.迟到或爽约。咨询最好提前10分钟到。迟到或爽约常常意味着心中有阻力,可能是潜意识里抗拒治疗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