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看第一眼就决定转过来的文章。
心理咨询师这个行当,跟别的职业还真的有些不同,文凭、名气、奖项统统没有来访者内心的评价来得实在。初看此表,就忍不住一条条对照,看看自己做得如何。越看越发现一个问题,此表的使用背景是心理咨询被普遍接受和运用的西方,有了困扰就找心理咨询师已成共识。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一件幸事,或者至少不是一件很难堪的事。因此来访者与咨询师有足够的相处时间,来访者可以充分去回想与自己的咨询师相处的分分秒秒来来回回,以回答下面的所有问题。
而我们国内的来访者恐怕没有这么幸运,内心痛苦着,又对心理咨询这事情抗拒着,更对那些真假难辨的咨询师疑惑着,还对咨询效果的一针见效期待着,且对自己荷包里的票子心疼着算计着。工薪族想要不讨价还价都难,而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又基本会对下面的问题一票否决,很难与咨询师拥有相对长期稳定的专业相处时间。人们更愿意追逐那些舌灿如莲的讲完之后拍屁股走人的演说者。或者花钱去求神拜佛算命。
比较能有时间的,通常是学生族,而心理咨询目前在学生族的内心里,基本是一项福利。
所以,想要真的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并有时间认识评估他们,在国内似乎还早了点。
这个评估表给我们专业咨询师来做反省倒是非常有用。但也难免理想化之嫌。转录和翻译的原因吧,有些内容在表达上似有语意模糊之处。
供来访者使用的心理咨询师评估量表—括号里面的是作为咨询师的我看到问题后的一点自我感慨和想法
1 和他/她相处我很自在。(你愿意为第一次的自在相处付费并继续付下去吗?很多时候,这种自在来自于足够的相处时间)
2 和我相处时他/她很自在。
3 他/她比较随兴,不拘小节,不会拘泥形式、不知变通。(懂得变通也是咨询师的一种能力)
4 他/她不把我当病人看,不会像对精神病人那样待我,也不会觉得我要崩溃。(前两句好理解,后一句语意模糊,大约是指咨询师不会认定来访者没治了。作为一个来访者,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认定自己没有希望更糟糕的了)
5 他/她很有弹性,很包容意见不同的新想法,不会特别坚持某一种观点。
6 他/她很幽默,看起来很愉快。(大多数咨询师并非如此。这一条很有意思)
7 他/她愿意跟我沟通他对我的想法和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甚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许多咨询师总是喜欢把自己搞的很神秘而不愿意谈自己,因为神秘可以让他人产生敬畏的心态)
8 他/她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很诚实,不会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
9 他/她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会为犯错或不够体贴而道歉,不会狡辩。(道歉对于国人来说,实在是件十分陌生的事。人们以为说说对不起就是道歉了。其实很多道歉背后的语言是“我都说对不起了你还要怎样”?来访者无视这种“道歉”实在是很正常)
10 他/她会直接而明确地回答我的问题,而不会只是反问我怎么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些咨询师倾向于永远不直接回答来访者的问题。有些时候是咨询师拿这种技巧当挡箭牌以避免暴露自己。这种做法将使咨询师面临一个风险:将一场真诚面对变成一场角力。必要时可以这么做,但如果每次都这样,咨询师自己倒是要好好反省了)
11 他/她会谈有关他自己的事,但不会自夸,或对不相关的事情喋喋不休。(一切要看为什么而谈,为了谁的需要而谈)
12 他/她鼓励我,希望我能觉得我跟他一样正常、一样好。
13 他/她表现出只是顾问,不会自以为是想管理和左右我的生活。(代理管家比较多,呵呵,不管部长也很多)
14 他/她鼓励我提出不同意见,而非一旦意见相左就说我拒绝改变。(这一点可很难做到呢。很多咨询师给来访者提出很多要求、布置很多任务,一旦来访者做不到或有意见,就给来访者盖上拒绝改变的帽子,借此这些咨询师可以逃开自己的挫败感和无能感)
15 他/她想要了解和我生活有交集或重要的人,至少表现出愿意如此。(有意窥探来访者生活秘事的咨询师很多,有意了解其重要他人的人好像不多。经历之后才发现要达到这一条是一个专业积累的过程)
16 我觉得这位咨询师说的话很有道理。
17 大体来说接触他/她后,我更能接受自己,也比较乐观了。(当事人更能接受自己,这是我所看重的。至于是否乐观,不一定,当事人依然可以悲观,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悲观呢)
评分标准:每题以0-4评分,从不=0;很少=1;有时=2;大多时间=3;总是=4。
总分超过45:不错的选择;35-44:有待考虑;总分低于35:最好换一个咨询师。
注:量表及评分标准皆转引自乔尔.布拉克著《谁偷了你的信任与自信》。